3)第140章 学校的大好处!(二合一)_华娱那年十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:因为我是梅花鹿啊。”

  现场没有陆恒预料中的笑声,包括周涛都愣了愣,随后才反应过来,忍俊不禁:“你这都什么呀~”

  的确,冷笑话需要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机,陆恒也没办法,但周涛却不愿意,嗔道:“不算不算,再来一个。”

  陆恒又在记忆里搜寻,片刻后双眼一亮,道:

  “听好了啊。”

  “嗯。”周涛再次期待道。

  “一位顾客吃完元宵,对服务员说:吃了贵店的元宵,让我想起唐朝一位大诗人。服务员惊讶道:真没想到我们店的元宵能让你产生这么美妙的联想,谁呀?顾客没好气道:李白!”

  这一次,虽然周涛和观众又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但这次笑声就多了,周涛也忍俊不禁道:“这个可以,算是把我逗笑了。”

  然后,在周涛的感谢声和大家的掌声中,结束了这期节目的录制。

  16号陆恒再次见到了周评和蒋雪柔两口子,他们是夫妻,也是海岛周易的创始人。

  跟上次不一样,这次陆恒是跟他们谈后续的合作。

  虽然陆恒有能力把他们以后的剧直接做出来,但陆恒一直懂得一个道理,不能吃独食。

  既然跟谁合作都是合作,还不如跟他们,前世他们能运营得如火如荼,每部都成为爆款,自然有他们运营的能力。

  事实也正是如此,聊天的时候周评就笑道:

  “那时候两岸开放后,好多人搞贸易,把内地和宝岛的东西来回卖,我觉得我是文化人,搞不来这个,别人倒卖商品,我就倒卖影视剧。”

  他两口子确实是文化人,以前一个是记者,一个是编剧,周评最为人熟知的,就是《包青天》的编剧之一。

  “比如《包青天》、《倚天屠龙记》、《京华烟云》等等我引进内地,然后又把《宰相刘罗锅》、《康熙微服私访记》、《雍正王朝》这些引到宝岛,两边互吃哈哈。”周评说起这些成就,还是比较得意了。

  陆恒心道,内地人感谢你,宝岛人可真得谢谢你:引了一堆辫子戏……

  不过他们能引进这么多剧,而且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到现在,也有十年了,这么长时间的合作,肯定跟内地各大电视台、以及宣传平台都关系匪浅。

  “不过我一开始也没想直接做影视,这个投资太大,而且风险也高,那时候我们先搞的编剧团队,叫南瓜创作中心,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。”

  “有所耳闻。”陆恒道。

  旁边的蒋雪柔笑道:“其实大家不知道,南瓜是我们给我儿子起的名字,后来觉得有意思就直接变成我们团队的名字了,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个编剧呢。”

  “难怪。”陆恒恍然。

  不过他的恍然,是为什么以后他们拍一部火一部,大概就是因为,他们的剧都是编剧中心制。而且这么多编剧头脑风暴,总能碰撞出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