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章 皇家学会的委托_大不列颠之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虽然最终实验失败了,但是莫里契尼的思想——光和磁有关系,却给法拉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。

  所以,当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,他又萌生了寻找磁与光之间的普遍联系的想法。

  自从1801年皇家学会的光学研究者托马斯·杨用干涉实验证实了光是一种波后,法兰西学者马吕斯、菲涅耳和阿拉哥等人又先后用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,使得‘光波说’彻底压倒了当年艾萨克·牛顿爵士提出的‘光粒说’。

  波是振动的传播。要有波,就必须有一种物质,它能够发生振动,并且作为媒介传播这种振动。声波用空气做媒介,水波用水做媒介,那么光波的媒介是什么呢?

  为了解释太阳的光波能够穿越真空抵达地球的原理,这些光学研究者们假定,真空中存在一种所谓的“以太”物质,光波就是依靠“以太”传播的。

  虽然大部分研究者都接受了光通过‘以太’传播的说法,但在法拉第看来,如果按照那些光学研究者的主张,那么光的‘以太’必须没有质量,没有一点摩擦阻力,不影响行星运动,也不影响分子和原子的运动。

  这样说来,以太一定是一种极其稀薄的气体。然而,光又是一种横波,而气体和液体里不能传播横波,只有固体才能传播,所以以太必须具有固体的性质。

  以太既是极稀薄的气体,又要具有固体的性质,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。

  这样的想法愈发使得法拉第觉得,光的传播也许并不是因为以太。

  法拉第认为,所谓的真空就是场。场中充满了电力线、磁力线,还有引力线,这些力线不就可以振动吗?它们不就可以传播波吗?为什么一定要有以太存在呢?

  他坚信光的波动肯定与电磁存在普遍联系。

  不过,虽然法拉第的推测相当的有道理。

  但不幸的是,他在光磁方面迟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,光是去年一年他就在这光磁实验方面招致了五次重大失败。

  不过法拉第对此并不气馁,而且,他不止不气馁,甚至还把他的这个见解分享给了那位来自苏格兰场的、脑袋灵光的青年警官,希望这位偶有闪光表现的年轻电学研究者能够给他提供一些灵感。

  而亚瑟·黑斯廷斯先生在听完了法拉第的设想后,除了抽闷烟以外便什么也没再说了。这倒不是他不想给法拉第一些启发,而是他确实不知道光与磁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。

  以太什么的,他虽然听说过,但他对以太的了解也就仅限于一个五到十分钟的科普小视频了。

  虽然亚瑟很不想承认,但是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,他还是不得不承认,晚生两百年也不代表你有多聪明。

  不过,虽然他在实验方面帮不到法拉第什么,但亚瑟依然很乐意充当一名慷慨的科学赞助者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